——聚焦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会
本报通讯员 孙业勇
正是一年春好时,眼下莒县处处呈现出春耕备耕的忙碌景象。在播种希望的春天里,莒县吹响向农业强县目标进军的冲锋号。
2月21日,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大会举行,总结表彰2022年“三农”工作,安排部署今年任务,动员全县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拿出“日照农业看莒县”的雄心壮志,舍我其谁、勇挑大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实现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蝶变,为突破莒县、建设现代化强县提供坚实支撑。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三农”工作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莒县是农业大县,乡村人口占了全市的45.8%,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第一,现代农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建设农业强县,莒县有基础、有优势。一年来,全县各级深入贯彻“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三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村环境显著改善,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乡村治理扎实有效。莒县争创为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首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四年全市第一。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呢?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增收途径千万条,但必须思路对头,措施、对策切合实际,才能行之有效。就莒县而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要扎实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着力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示范社,盘活用好农村闲置资源,让集体资产活起来,并立足资源禀赋,打造“一村一品”,把优势资源更多转化为优势产业,实现党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入、群众得实惠;要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吸引更多企业,特别是有实力的国有企业、大型民企投身乡村振兴,发挥好企业的市场、资本、管理等优势,蹚出更多的兴村路子;要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着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依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构建莒县特色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打造更多“莒县优品”特色品牌,大力发展预制菜、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民宿康养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惠农机制,让农民口袋富起来、腰包鼓起来;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托管,特别是加大对山地、丘陵地、撂荒地、林下地的流转力度,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让每一寸土地都产生效益;要发挥强村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营、队伍联动、治理联抓,实现强村带弱村、抱团发展,促进村级班子提升、集体经济增收、干部干事创业、村庄融合发展;要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为大学毕业生、本土和在外能人、企业家等各类人才返乡在乡创业搭建良好平台,通过人才领办企业、引领产业,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要本着依法依规、尊重历史、积极稳妥的思路,抓好“三资”清理,深挖细查、托清家底,维护群众利益,增加集体收入。
加快建设农业强县,关键在党。全县上下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部署要求上来,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构建职责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责任体系,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县级领导要当好“关键少数”,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加强对“三农”工作的督导指导;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要履行好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责任,统筹抓好各项工作;村党支部书记是“三农”工作的直接推动者,要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立足村情优势加快发展,走出一条强村富民的路子;县直各部门单位要坚持“乡镇吹哨、部门报到”,全力服务和支持“三农”工作,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上争引、对下支持力度,及时帮助镇、村解决实际问题。
建设农业强县,莒县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坚定信心、攻坚突破,不断开创农业强县建设新局面,为加快突破莒县、建设现代化强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