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无逸撰文指出,当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业务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这对于进一步打好金融助农的创新组合拳,具有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期货和保险机构积极发挥各自优势,联合服务乡村振兴,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切合实际的风险管理工具,特别是以“保险+期货”为代表的普惠金融产品,受到广大农户和涉农企业的认可与肯定。
进一步而言,“保险+期货”模式成功地将原本复杂抽象的金融工具连接到田间地头的广大农民和涉农企业,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发展,金融机构不仅要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和支持,更要有“授之以渔”的思路和办法。广大金融从业者要充分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市场优势和信息优势,努力探索出一套可复制推广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比如,根据农业供产销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经营风险,可以考虑“保险+期货+订单农业”“保险+期货+银行贷款”等多种金融保障形式,形成服务农业全产业链的闭环运行模式,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保险+期货”模式的实践过程,也暴露出一些亟待改进的情况。因此,应为参与特定的支农保险机构开设准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绿色通道”。同时,参与“保险+期货”的农民人数多,沟通成本较高,应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形成相对固定的组织机制,做好参保农民的知识宣传,打好“保险+期货”组合拳。
——《经济日报》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