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价值观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产生与发挥作用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彰显价值观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展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抓住和用好了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的生活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都迈上了新台阶,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理论愈加明晰,认知愈加深入。当代中国的价值观源于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根植于反映时代发展特点的文化自信,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孕育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接力前行,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不断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价值共识。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世界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因此,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青年一代要积极作为、勇于担当。未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是青年一代综合素质的竞争;培养更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要励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殷殷嘱托标定了新时代好青年的内涵和标准,也进一步明确了广大青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有理想”是新时代好青年的灵魂之所系;“敢担当”是新时代好青年的风骨之所在;“能吃苦”是新时代好青年的品格之所依;“肯奋斗”是新时代好青年的风貌之所向。这些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广大青年要爱岗敬业、扎根一线,勇于在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中担苦担难、担重担险,积极投身改革发展主战场、乡村振兴第一线,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承担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责任和使命,贯穿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成为广大青年的行动指南。
青年一代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青年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处于大变革之中。这种变革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自然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思想理论和价值理念。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青年一代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青春能量。
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勤学。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青年一代要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专攻博览,努力掌握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真才实学,让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修德。“德者,本也。”蔡元培曾经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广大青年要有德,需要经历一次次的磨练,这是“有德”之人必须经历的过程;练“德”于己,方能外施于人。要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明辨。用“火眼金睛”,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类现象,增强辨别力。分清真假善恶美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增强自己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自觉做到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
笃实。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付到青年一代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以青春之力谱写盛世华章,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
(作者单位:山东水利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