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撰文指出,灵活就业不仅是短期失业劳动者的过渡性就业方式、长期结构性失业者转换职业领域的新方向,更成为了劳动者寻找创业机会,扩宽收入空间,发展自身专长与兴趣的重要领域。应继续支持和保障灵活就业,不断激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
劳动报酬是灵活就业者最关心、涉及自身利益最直接的问题。但现在一些灵活就业领域,特别是传统行业下的灵活就业领域中,还存在拖欠薪酬情况,应予以治理和制止。
针对灵活就业劳动者社会保险参保与享受的困境,要有短期和长期的解决思路,先保基本,解决短期急迫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建立长期的制度框架。“十四五”规划以及去年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都提出,要求放松灵活就业者参加职工养老、医疗保险的户籍限制。从长期来看,应逐步放开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的限制,完善社保的衔接转续、异地结算等制度。
就业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过去几年,互联网平台企业应用数字技术,结合我国的人口和市场需求规模、城市化发展,共同推动了新就业形态的快速发展,既使普通劳动者享受到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红利,也在出行、就餐、配送等各个生活场景中为百姓提供了切实便利。应进一步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在看到和发挥其主要价值的同时,及时促进其弥补短板,使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
——《经济日报》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