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中国版权法制度回顾与总结
  

刘智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加强知识产权领域立法有利于保护智力成果,推动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回顾我国版权法的发展历程,有利于吸收我国版权法立法及修改的先进经验,提高我国版权的保护力度,弥补之前立法及修改的不足,使我国的版权法制度更加符合我国的国情社情民情,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版权法制度逐步健全完备,可以划分为四个较为明显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1979年改革开放开始至1990年第一部《著作权法》颁布,第二个阶段是自1990年第一部《著作权法》颁布至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第三个阶段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2020年《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完成;第四个阶段是“十四五”时期我国制定了《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以展望未来十五年我国版权法制度的发展。
  (一)1979年至1990年的中国版权法制度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构建系统的版权法制度。1979年1月,邓小平同志率中国代表团访美期间签订《中美高能物理协议》。该协议规定双方在高能物理方面加强技术合作,同时也要求互相保护著作权。当时我国没有《著作权法》,美方提出中方要按照《世界版权公约》标准保护。以此为契机,推动了我国对版权立法的具体工作。
  1979年9月,中美在上海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该协定起草时,美方提出我国应考虑把专利、商标、版权纳入贸易协定之中,要对这些知识产权提供保护。为了取得贸易最惠国待遇,我国同意在协定中加以规定,这极大推动了我国《著作权法》及其他知识产权法律的诞生。从此之后,我国加快了相关知识产权的立法进程:1979年,中央批准由国家出版局负责起草《著作权法》。1985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版权局。1986年,《民法通则》对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这次版权立法是我国改革开放并且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1990年至2001年的中国版权法制度
  1990年9月7日,通过的《著作权法》于1991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著作权法》,是中国版权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极具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里程碑。但这部法律重点保护作者的精神权利,对经济权利保护水平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甚至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后来,我国相继加入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世界版权公约》《录音制品公约》。2001年12月,加入了WTO,为了达到WTO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著作权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改,对于调整我国入世后版权的创作、运用、管理、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我国版权保护工作和版权事业的发展。
  (三)2001年至2020年中国的版权法制度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我国著作权必须作出回应,这一方面表现在《著作权法》(2001)之中,另一方面表现在2001年修订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之中和2006年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之中,并且在2007年,我国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两个所谓的互联网条约,即《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现如今我国已经建立了基本完整的著作权体系,立法和司法水平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上发达国家的水平。2010年2月26日,为了履行世界贸易组织对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裁决,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著作权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改。
  2020年5月26日,极具历史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为著作权法在内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定了框架,限定了路径。2020年11月11日,《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完成。这次修改,根据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针对新技术发展和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反映出来的新问题,以及长期困扰权利人的取证难、维权难、维权成本高、侵权赔偿低等问题,积极进行回应,做出一系列新设计、新安排。这不仅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全面依法治国等政策的重要举措,也是在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是与国际接轨、落实国际条约的必然步骤。
  (四)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国的版权法制度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发布,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了2035年我国要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的远景目标。2021年12月,国家版权局印发《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全国版权工作的发展目标,对全国版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从进一步完善版权法律制度体系、版权行政保护体系、使用正版软件工作体系、版权社会服务体系、版权涉外工作体系和版权产业发展体系6个方面提出了26项重点任务。
  总结: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版权法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迄今为止,我国立足国情,对《著作权法》进行了三次修改,使之能够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现实需要。目前,正处于“十四五”时期,版权工作目标已经明确,重点任务已经确定,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版权工作“十四五”规划》的部署和要求为指针,不断推动版权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版权强国。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理论创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中国版权法制度回顾与总结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