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强
一
就中国正史有明确记载的中国状元名录来看,张行简是由日照本土考出去的唯一一个状元。
当然,张行简考取的是金国状元。但宋与金,都已经是历史了,宋与金的版图,现在都是在一个中国了;宋与金的子民,现在都是一个中华民族了。
宋的状元可以传承文化,造福桑梓;金的状元,一样在传承文化,造福桑梓。
更何况,在传说中,张行简还是日照由镇升县的推动者。
对日照文化史、文明史来说,张行简的功勋,彪炳日月。
对中华文化史、文明史来说,张行简也是深刻刻入历史纪录的一个人。
张行简是中国状元中唯一留下了术数著作的人,他也是中国所有留下术数著作的人中,唯一一个状元。
这是一个自带传奇色彩的人。
二
但是,这个传奇人物,一直湮没在历史烟云中。《金史》中有他的传记,只是所记堂皇,根本就没有故事性,更遑论传奇性。
其他野史笔记,更鲜见有其记录。
对于后世作者来说,空白,并不是坏事,反而意味着更大更丰富更广阔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张行简,就是在我构思这部小说时,第一个进入我思路的人。
三
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一样可以结构出一篇小说,甚至更能填充其传奇性,增加阅读吸引力。
这是我最初的念头。
然而,很快,我改变了想法。
对张行简的深入研究过程中,我的视野从日照和大金,迅速扩展到南宋、西夏、蒙古(尽管当时尚未建国)、大理以及更远的西域、天竺等地。
我有些惊喜地发现,我对这片偌大地域上如此之多国家的这一段历史,原本就是不陌生的。
这要感谢我对历史从不间断的阅读与研究,并且之前也曾写作出版过多部历史著作。虽然之前我都是从通史入手,并未针对这一局部时间下过专门功夫,但这段局部的时间内,这片大地上所发生的种种,原本就一直在我脑中存在着,只是,这次借由张行简状元,复活了。
这是一段浩大的历史,浩繁的人物为这段历史贡献着最鲜活的行为情节。在我无数次为历史而心动的场景中,这也是其中的一个。
张行简的出现,让这场景,一下子有了展现的机会。
四
张行简只是一个人,他从日照走出,他从中都走出。
他踽踽独行于历史的旷野中。
张行简的身周,是历史浩大的叙事:有朝堂之上,兴国灭国的谋略;有宫廷之内,阴暗晦涩的血腥;有疆场之上,金戈铁马的杀戮;有江湖之中,义薄云天的豪壮;有草原之上,万马奔驰的气魄;有沙漠之中,隐忍呼啸的权诈;有暗室之内,精明透彻的算计;有市井之间,人声鼎沸的生活……
这浩大的历史,因为我对张行简的逼近观察,自动地汇集过来,穿破我的记忆,进入我的心中。
排列成一卷纷繁的青史。
五
放下手中词卷、提剑跨马的辛弃疾,走出模型化奸相、野心勃勃的韩佗胄,回到仕宦身份的党怀英,为母后偷情而哭泣的李纯祐,贩行天下联络起义的杨安儿,耿直豪勇的王仙,铁枪无敌却又智计奸诈的李全,被戚继光等后世名将推崇备至的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的杨妙真……
无数个久久尘封在我阅读记忆中的人物,连翩而出,在那个烽烟遍地、动荡不安的时段,各自闪烁为明亮的星辰。
我无法漠视。我的阅读中有了他们,我的视野中有了他们,我的心中一直有他们。
我要给他们一个位置,以我的认知,用我的笔,绘制出独属于他们的历史长卷。
六
就这样,开始了《开禧元年》的写作。那段比魏晋三国时代还要恢宏、还要纷杂的四国时代,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在我的笔下展露出真容。
这首先是小说,小说便有虚构。便要有故事,有情节,有充足的阅读吸引力。
我心中又不仅仅将其视为小说,这也是历史,是在中国真实发生的历史,我自己并未亲见,但我要通过笔下人物的眼睛去亲见。
这是遵循历史写下的小说,也是通过小说写出的历史。
纸上的人物是我创造的,又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他们是作为历史人物在行动、在思考、在抉择,而不是当代人的传声筒、当代人的历史发言人。
我希望这是一部可以带到厕所里、枕头边的好看的小说,也希望这是一部可以放到案头上、书柜里可以查阅并珍藏的历史。
七
书已写完了。就在这里。能做出评判的,只有读者。感谢赵德发主席,感谢秦超编辑,感谢蒋华亭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感谢张亦农兄为本书插图,感谢山东文艺出版社……感谢每一位能够阅读这本书的读者!2022年6月9日午休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