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的一天,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遇到了博斯作的《人间乐园》。奇异的故事,超现实的场面。博斯借这幅画创作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只存在在画布上的世界。我开始创作这个系列的动机很简单:我被《人间乐园》吸引了。我想去那个乐园看看,我想探索那个世界,进入那个世界,重现那个世界。对于我们生存着的,已经发展全面的世界来说,每天穿梭其中,存在在这个世界已经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可对于一个只存在在画布上的胚胎阶段的世界来说,我该如何进入它,又该如何重现它。
2017年,这个系列一开始,我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故事情节的重现上。我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将这一个个情节重现在了纸上,帆布上,墙上……几年后,当我再回头重新审视这个系列时,我想也许,我可以站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设计师这个身份教会了我的一个完全不同的审视物与其创造者关系的方式。我于是想,如果我只是再现了画面中的物,将主体变成环境,用博斯的环境来围合成我的环境,是不是生活在重现的环境中的人物,也就是我,便成了博斯世界中的人。这样一来,我就名副其实地进入了那个世界。这便是我这次重新绘制这个系列的初衷。
这些帆布本是我工作室的墙。因为我嗜好在墙上涂涂画画便干脆把墙都做成了帆布框。所以这些帆布围合起来的空间便是我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在山东也是,在上海也是。用这种方式我得以将空间搬来搬去。
在这个系列里,我试图用画产品图的方式重现博斯画中的空间与物,因此采用单色的背景。我用不同的背景色将画中物分为两类:黑色背景是人拿在手里的“属物”,蓝色背景是将人容纳其间的“容器”。
我将这系列命名为泉,其实是源于第一幅“容器”原本的意象符号:生命之泉。它汩汩流出的泉水串联画面的三联,串联天堂、人间和地狱,是博斯的世界开始的地方。泉水也一直流了下去,从中世纪流到今天。我相信在今天这个时间点重新探索博斯的《人间乐园》有着比其表面看来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回溯博斯创作人间乐园的时代背景:这幅画作于中世纪晚期,西方文明至暗的时期。它像是一篇启示录,一盏明灯,启示了后来的新教改革,启示了文艺复兴,启示了超现实主义,而巨变的今天,我想我们也许也需要这么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