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广峰 张小露 报道
本报讯 今年以来,岚山区把减污降碳作为攻坚方向,强化源头控制,加强重点工业领域污染防治,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持续提升全区生态环境质量。
全流程智能工厂项目是日照钢铁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的节能减碳工程,智慧环保板块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了碳排放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碳排放数据方便、快捷、可视化核算,赋能企业低碳管理能力提升。
“主要是实现了污染物排放和生产过程的一个全流程管理,对碳排放和污染物的排放进行预测分析,实现了污染物超标的动态预警,能够实现‘异常预警、智能识别、精准治理、效果评价’的全过程管控,其中‘碳排放一张图’是我们的一个创新,实现了碳足迹的核算、碳资产的管理。”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环保处专业工程师程仕勇介绍。
近年来,日钢公司不断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力度,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公司实施的节能降碳提升工程,总投资2.98亿元,对除尘风机、水泵进行改造升级,对烧结机进行高温烟气内循环提质增效。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能源环保处专业工程师程仕勇说:“目前已经完成两台360平方米烧结机以及高温烟气循环改造工程,28台除尘风机、93台水泵的节能改造。全部项目改造完成后,年可节约用电9574万度、降低无烟煤消耗3.47万吨、可节约标准煤6.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78万吨。”
作为全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企业,目前日钢公司已经开展和正在开展的低碳项目共计21项,总投资约44亿元,项目全部建设完成后每年可实现降碳约122.36万吨。
“集团计划利用3-4年的时间,在现有生产装备创A和极致能效提升的基础上,推动高炉和转炉升级改造,计划投资60亿元,最终实现装备的大型化,工艺技术、智能制造、吨钢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建成后污染物排放减少60%以上,综合能耗降低25%。”程仕勇介绍。
同样,山钢集团日照公司始终把减污、降碳作为工作重点,多路径探索推进固碳、降碳新技术。投资13.4亿元,创新采用焦炉煤气制LNG,年产LNG气体23.2万吨,实现焦炉煤气高效资源化利用;实施炼钢转炉顶底复吹CO₂项目,年利用量约3万吨,折算二氧化碳年减排量1.2万吨。
据了解,目前岚山区已将钢铁、石化、热力等行业6家企业纳入碳排放重点管理单位,并建立碳排放管理台账;对5个新上“两高”项目,落实减量替代要求,使用碳排放指标996万余吨,加快推动全区绿色低碳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