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坚守古法酿蜜,传授致富真经,养蜂人于爱玉———
把“甜蜜技艺”酿成“共富答卷”
  

□ 全媒体记者 侯庆萍 通讯员 姚文凤
  中秋将至,蜂蜜销售进入旺季。在岚山区中楼镇的深山蜂场里,养蜂专业户于爱玉正忙着接听客户的电话:“你过来吧,蜂蜜就在蜂场里,过来拿就行。”这样朴实而真诚的招呼,已成为他与老客户之间的常态。
  于爱玉的蜂场主要分布在中楼镇、黄墩镇等山林茂密地区。从父亲手中接过蜂箱的他,是这个家族里第三代养蜂人,同时也是古法酿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如今他和妻子两人扎根深山,陪伴他们的是600余个蜂箱,在一个又一个花季的期盼中坚守这份“甜蜜”的事业。
  多年来,他坚持采用传统方式酿蜜,蜂蜜品质纯正、天然健康,深受消费者信赖。
  客户张继生是于爱玉的老主顾。每年中秋前都会前来采购蜂蜜。“年年来拿,快中秋节了,再拿几千块钱的蜂蜜送亲友。他这蜂蜜纯天然,属于健康食品,我自己也经常喝。”张继生说道。
  除了经营自己的蜂场,于爱玉还积极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农户韩委员就是其中之一。
  “我才跟爱玉学了两年,养了三十多窝蜂,技术全靠他指导。”养蜂人韩委员表示。无论是春季、夏季还是秋季的管理技术,于爱玉都无偿传授,让他很快掌握了养蜂技术并开始创收,“学这个技术就是想多增加点收入。”
  “咱们日照这一带环境特别好,适合养蜂。”于爱玉说,“我希望通过传授技术,让更多人受益。”
  这份“甜蜜事业”也伴随着“靠天吃饭”的无奈。于爱玉坦言,养蜂收入与花期、天气息息相关。“风调雨顺时,一箱蜂一个花季能收入百八十元;若遇上天旱,收入便会大打折扣。”尽管如此,他依然坚持推广古法养蜂,并鼓励村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稳步提升养殖效益。
  一罐蜂蜜,甜在嘴里,更暖在心里。于爱玉用三代人的坚守与传承,不仅酿出了纯熟的自然滋味,更带动乡邻共酿“生活蜜”,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甜蜜故事。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2 版:区域·岚山】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把“甜蜜技艺”酿成“共富答卷”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