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体记者 王艺臻 实习记者 张雅西 通 讯 员 綦丽洁
10月的清爽早已融入时光的长河。前不久,为期两周的军训让来自五湖四海,带着不同的口音和习惯的年轻人,在同一片操场上完成同样的蜕变———从个体到集体,从少年到青年,从散漫到自律,成为他们大学生活的第一块基石,支撑着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少了几分“象牙塔”的书卷气,多了一种更接地气的、蓬勃的生机……
目标明确手握未来蓝图的“实践派”
学生付一翔通过春季高考,从潍坊市工程技师学院走进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制造专业。他是新生中坚定、从容的一类,聊天时,对“哪个老师的项目多”“实训基地的设备是不是最新的”这类话题更感兴趣。手机里,关注了一堆行业公众号和相关技术的短视频。
“我早就知道动手比纯理论学习更适合我。来这里就是学一门过硬的技术,三年后凭手艺吃饭,踏实。”付一翔自信地说。
进入大学就要继续发挥优势参加大赛,争取获奖。中专时他学的就是机械制造专业,参加技能大赛更是把工件计算编制掌握了,现在选择的智能轧钢技术专业不只是看中了学校专业的前景,更是在钢铁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中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成为技术骨干、项目经理,在自己熟悉又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是付一翔的最终目标。付一翔对“大国工匠”的故事心有戚戚焉,他相信,技能同样可以改变命运!
自我探寻在试错中寻找方向的“探索者”
翟浩阳是带着高考失利的些许遗憾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踏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成绩本就优异的他,刚刚踏进校园的时候眼神中还有些许困惑,对未来感到有些迷茫。一边盼着赶紧开启新生活,一边又犯嘀咕:能适应这新环境吗?这个专业,以后到底能做什么?
高中时期的翟浩阳是省级优秀班干部,市奖学金获得者。当光环褪去,如何在新的人生阶段找寻自己的坐标?翟浩阳迅速调整、转变,以开放的心态做好了迎接新挑战的准备。对于接下来的三年,翟浩阳定下了“升本”的目标,他也想继续发挥好班干部工作经验,为同学们做好服务。
关于如何平衡班级工作和个人学习的关系,翟浩阳经验十足:先规划、做事专心、还得会借力。在学习上,他特别擅长利用时间,把平时零碎时间用到极致,课间和午休都被合理地利用起来;处理班级工作的时候就全神贯注,不拖不靠。作为曾经的优秀班干部,翟浩阳特别擅长梳理工作,拆解任务,合理安排,以提高工作效率。
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和学生会面试,广泛地尝试一切新鲜事物……翟浩阳已经不再迷茫,他已经找到了新的方向,“过去的路没走好,但人生是场马拉松,我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所以我要多试试,找到真正热爱的事情。”
自信豁达以积极心态拥抱新生活的“乐天派”
来自新疆的亚地喀尔·亚尔艾力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录取的新生,他对学术没有极致的追求,将一腔热情倾注于日益开阔的视野、越发成熟的心智、强大的人际网络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上。
亚地喀尔报到的第一天,就盯上了学校的篮球社团,篮球对他来说不只是因为热爱,更因为球场上没有“新疆”和“山东”,只有“队友”和“对手”,一句“好球!”就能把陌生打破,拉近关系结交更多朋友。等毕业回忆起来,希望脑海里不光有课本,还有日照的夜风、球筐的网花,以及一群拍着胸口喊“下次还一起打”的山东兄弟,亚地喀尔非常期待接下来在日职读书的三年。
亚地喀尔是班里的“社交达人”,组织活动、活跃气氛的一把好手,他很快就和学长学姐打成一片,对校园周边的美食、兼职信息门清。
“学习很重要,但学会如何和人打交道、如何生活同样重要。开心每一天,把本事学到,把朋友交到,就不算白来。”亚地喀尔很喜欢日照这座城市,对未来也充满期待,希望能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销售、服务、管理等岗位如鱼得水,因为他相信“江湖四海”,人脉也是生产力。
求变成长技术赋能民族文化融合的“桥梁师”
刘威是来自云南的白族IT技术爱好者,从彩云之南的苍山洱海,奔赴齐鲁大地的泰山黄海,从白族文化的悠扬山歌,迈向5G时代的数字脉冲,这不仅是地理上的跨越,更是文化与科技的一次融合。
“是先定好要来山东读书,再从这个范围选择了学校,我们学校的这个专业设置、条件和资源是我最看重的。”选择从遥远的家乡来到山东,选择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这对刘威来说本就是一个关于勇气、远见和未来的故事。
关于未来三年,刘威早早做好了规划,考取通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通信网络管理员证等相关专业证书,做好升本准备。刘威期待在山东多待几年,把握这次文化体验与个人成长的机会,做好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略有遗憾期待借跳板逆袭的“深造党”
李诚龙是以全校最高分录取到通用航空航务技术专业的,他的目标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晰———专升本。他书包里总是装着五花八门的学习资料。他生活节奏规律,经常出入图书馆和自习室,与周围略显喧闹的环境形成微妙对比。他一直关注着各项专升本政策,精准了解报考条件、考试科目、录取比例,对合作本科院校的信息了如指掌。
“这里不是我学业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需要用三年的努力,去弥补曾经的差距,换取一张更高级别的入场券。”一切为升本让路,这是李诚龙大学三年的坚定目标。他的目光早已越过专科的三年,望向更远的本科学府和未来。
路径是发散的,可能在一次技能大赛中找到自信,可能通过专升本继续深造,也可能在实习中发现自己对行业的热情。他们的未来,充满变化的可能。职业院校的校园,就像一个微缩的现实社会,这里的新生群像,不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后的单一模样,而是人生道路分岔口后多元选择的真实写照。
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描绘未来的轮廓,选择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的他们,正用双手、用智慧、用热情,一点点擦去迷茫,描绘着自己未来的轮廓。他们的故事,关于技能,关于奋斗,更关于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奔跑出独一无二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