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思维破茧 让科学探究可视生长
——日照经开区桂林路小学科学教育掠影
  

□ 全媒体记者 穆盛娟 辛 宇 通讯员 牟志伟
  日前,在日照经开区桂林路小学的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节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机器人灵活舞动、同学们热烈讨论着实验成果,欢声笑语与智慧火花交织,展现出浓厚的科学氛围。
  这只是该校科学教育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桂林路小学以特色科技实践项目为突破口,精心构建起“课程—活动—实践”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模式。着眼于“大科学教育”的广阔格局,以促进学生多元个性发展为目标,通过扎实的课堂教学筑牢知识基础,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创新活力,多元的课程开发拓宽知识视野,全方位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稳步提升。

高效课堂夯基础科学思维初养成
  目前,桂林路小学配备3名专职科学教师。作为科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为此,教师们每学期初系统梳理实验材料,课前精心准备,确保课堂教学扎实有序开展———
  教学方法多样化。该校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科学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生长》时,让学生种植种子并观察记录生长过程,总结植物生长的条件。
  课堂管理精细化。学期初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如实验操作规范、小组合作要求等,并张贴在教室显眼位置。对遵守规则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对违规行为及时纠正。提前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分步骤指导学生操作,明确每个学生的任务分工,避免混乱。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器材并归位。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有趣的提问、小实验或视频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用敲击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设计科学游戏,如“科学知识抢答赛”“实验操作挑战赛”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深耕教研强师资专业成长促教学
  科学教研组是教师成长的沃土。该校通过集体备课凝聚团队智慧,借助青蓝帮扶促进经验传承,全方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集思广益,共筑精品课堂。教研组采用“主备初案—组内研讨—二次优化—课堂实践”的集体备课模式。主备教师提前一周分享初稿,组员独立思考后集中研讨打磨优化,营造互学共研氛围,提升团队专业素养。
  青蓝携手,助力新人进阶。开展“老带新”课例研修,通过备课指导、课堂观摩、课后评课等一系列环节,发挥骨干教师经验优势,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课堂质量。
  磨砺技能,收获累累硕果。科学组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涵盖课堂教学、教学技能展示、实验教学说课、微课制作、课件制作等多个领域,并屡获佳绩。科普文艺作品《傅疃河的生态守护者》荣获日照市一等奖;1名教师执教的《傅曈河的生态守护者》一课荣获优秀科学思政公开课;多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多元活动展风采探索梦想共成长
  科学教育活动丰富多彩。该校立足学校实际与学生学情,每年定期举办的科技节系列活动,已成为校园科技教育的品牌盛宴。活动内容新颖独特、形式丰富多样,兼具趣味性与挑战性,吸引全校学生踊跃参与,成为最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一。除每周的必修科学课程外,学校积极开发了人工智能编程、机器人搭建、科学探索等特色课程。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学生们凭借所学知识与技能屡创佳绩。其中,在日照经开区青少年创新实践大赛中,1名学生的科学探索报告获一等奖,2名学生的科学探索报告获二等奖;5名学生组成的商赛团队获社会影响榜亚军。
  该校还常态化开展假期实践作业展,每学期末结合教材内容与课外拓展活动,设计跨学科实践作业,锻炼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该校秉持开放办学理念,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充分整合周边教育资源,丰富学生学习体验。邀请专家开展“科技创新”主题科普讲座,为学生打开科创新视野。同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亲近自然,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4 版:教育】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思维破茧 让科学探究可视生长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