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小家顾大家”,这不是口号,也不是标语,而是脚踏实地的践行;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时刻和事例,在纪检监察阵地上,体现得尤为独特。
很多的“小别离”是为了大和谐。
申彦阳
进入留置点的第十五天,天气微冷、阴雨绵绵。三月的乍暖还寒,就像将冬天绵延不绝的寒意和对春天的翘首以盼包裹了起来。走在路上,凉风夹着细雨,不禁让人打个寒颤。
午间,正和牟哥前往食堂路上,不经意间,瞥见他手机里两个可爱女儿的照片。
“想不想闺女?”
“咋不想!”
牟哥洒脱的笑里又带有一点无奈。
“想了就看看照片,视个频。”
是啊,对进驻留置点的我们来说,对家人的想念,就藏在手机里,也只能在手机里。
此刻,脑海里又浮现出即将前往留置点当天的画面。牟哥女儿一个3岁,一个5岁,回家拿行李时,见到熟悉的身影,两个可爱的女儿从房间探出头来,朝爸爸飞奔过去,正要围着他转,却见爸爸故意躲开她们,却接过行李,随即跳到车上,一边拉车门,一边向我们喊着“快走快走”。车启动行驶那一刻,也许感觉到爸爸的即将“远行”,两个女儿杵在原地,放下刚刚才有的喜悦和惊喜,嚎啕大哭。
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纪检监察干部是冲锋一线的铁军,奔赴的每一个留置案件,都像在奔赴一个战场。每一次“战争”前的小别离,是难舍难分的牵挂,却也是命令和使命,责任和担当。
像这样的别离,每个案件上同志都深有体会。
“小女儿今年4岁了,因为常年在外办案,我对小女儿的陪伴最少,小女儿从小由妈妈带着,听话又乖,从不乱亲人。时间短任务急,每次回家要走时,她都会搂着我的脖子亲亲我,喊声爸爸,想让我多待一会,每当这时,我的心都化了,多想再陪陪她,但只能拎起行李,头也不回转身就走……”
“那是无法表白的情,那是难以痛快的离开,谁人知晓,为了面对这天,多少眷恋,已在梦里深埋。”纪检监察干部在外面,是铁纪在心、冲锋在前的硬汉,在家人面前,却一次次变成了“狠心”人。
“媳妇,告诉你一件‘悲伤’的事情,明天我又要去留置点,最近家里装修的事情就全靠你了。”“你放心,家里有我,哪还有比生离死别更悲伤的。”
一边是对家庭责任缺失的愧疚、对妻子的担心,一边是对丈夫的理解包容、无条件的支持,纪检监察的铁军背后,是无数柔弱又坚实的肩膀支撑起来的强大后盾。
相聚时以“天”计,分别时以“月”算。
案件室女同志家里孩子小,因为办案常年不在家,忙的时候,只能通过监控,在镜头下看看孩子。一天早晨,偶然间打开视频,看见幼小的身影独自在角落里穿鞋穿袜,身为妈妈,不能在身边照料,一时间酸楚涌上心头,只能偷偷侧过脸去抹眼泪,孩子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却因为妈妈工作忙,在本应尽情享受母爱的年纪,一点点学着独立和成长。
因为家距离办案点太远,家中父亲生病,但案子在节骨眼上,匆匆请假三天回家照顾父亲,又急忙返回办案点,却不想,父亲病危,等再赶回家,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类似的事例,太多了。
“舍小家顾大家”,这不是口号,也不是标语,而是脚踏实地的践行;各行各业都有这样的时刻和事例,在纪检监察阵地上,体现得尤为独特。
很多的“小别离”是为了大和谐。
从内审谈话到外查取证,“两架马车”一旦上路,便不会停歇,三伏骄阳,数九寒风,千里取证的不眠不歇,灯火通明的伏案之夜,“组织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组织需要待我多久,我就待多久”,正是这些义无反顾、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这些“反腐败、倡正义”的决心,支撑着纪检监察铁军奋勇向前,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从一个战地奔赴新的战地。
春寒料峭,树枝上吐出了星星点点的红,放眼望去,高高的山坡上片片茶园,栽满了一沟沟茶树,绿油油的茶叶顶端,正奋力吸收阳光雨露,努力地抽着崭新的嫩芽,要赶在清明前后,为勤劳的采茶人献出自己生长的结果,经过重重加工和锤炼,成为人们手中那一杯清香的绿茶。
而我也坚信,纪检监察事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有风雨,也一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