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杰 李晓云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应急处突的“最先一公里”。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影响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发展。近年来,莒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部署要求,坚持生命至上,树牢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不断完善应急体系,强化应急管理,加强应急处置,应急能力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一、聚焦制度建设,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健全责任体系。制定《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安全生产重点工作清单》《莒县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清单参考要点》等文件,明确县、乡党政领导干部以及企业安全生产职责,推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个必须”以及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二是健全组织体系。调整提高县安委会规格,安委会办公室实体化运行,成立商贸流通、电力、非煤矿山、化工、民爆、特种设备、城乡建设等16个专业安全委员会。成立县事故灾害应急处置总指挥部,下设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14个专项应急指挥部。三是健全应急体系。建成县乡两级应急预案体系,制定《莒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修编《莒县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46个县级专项应急预案,完成修编20个乡镇街道以及县经济开发区应急预案。
二、聚焦人员队伍,全面充实应急救援力量。一是充实应急干部队伍。配齐配强20个乡镇街道以及县经济开发区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人员。实行乡镇街道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相关网格,配齐网格员,落实包整改、保安全的安全责任,打通基层安全生产监管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充实应急救援队伍。以应急、消防、公安、卫生等部门为依托,组成各类应急救援队伍28支,其中,综合应急救援队伍1支,矿山、化工、城市防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3支,社会救援队伍3支,乡镇基干民兵救援队伍21支。三是充实应急专家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请第三方安全生产专家,涉及工贸、危化品、信息化等重点领域,定期对企业开展日常安全巡检,现场监护生产过程中的特殊作业,对高危企业开展安全生产诊断,同时指导帮扶企业进行安全文化建设、“三化”改造、高危场所划分等工作,为提升重点领域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提供了专业支撑。
三、聚焦物资装备,全面做好应急储备保障。一是完善物资储备。按标准储备各类编织袋、砂石料、防汛沙袋、救生衣、排涝设备等各类防汛物资;采购高山供水模组,做好水管、水桶等森林防灭火物资储备,基本满足日常应急需要。二是完善装备储备。积极储备发电机组、冲锋舟、橡皮艇、无人机等大型应急装备;加大消防装备科研和经费投入力度,配置完善各类执勤消防车以及消防装备器械,不断充实强化应急救援装备。三是完善设施建设。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完善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与国家、省、市、县、乡五级指挥中心互联互通的应急指挥调度功能。建设监控预警系统,实现实时预警。本着“应接尽接”原则,接入公安天网、森林防火高空瞭望、水库高空瞭望等监控系统,实现对县域主要道路、重点山林区域的实时视频监测。
四、聚焦执法救援,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一是抓执法。持续推进以“六化”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攻坚行动,建立区块化执法协作机制,根据区域就近原则将全县划分为4个区块,每个区块覆盖5—6个乡镇街道,成立执法协作区,综合运用异地执法检查、区块化执法检查等方式,对危险程度高的企业加大执法频次,有效解决人情案、关系案等问题。二是抓演练。本着“以点带面,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组织开展非煤矿山坍塌事故、普通工贸事故、森林防灭火等应急演练,组织企业开展消防逃生、触电急救等演练。三是抓救援。对标“全灾种”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建设标准,建立水域、森林、地震、化工等消防专业队伍。发挥政府、企业、社会3种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队伍等多种应急救援力量联勤、联训、联调、联战作用,形成全链条的协同机制。
当前,应急管理体制改革时间短、基础弱,仍处于新旧机制转型、力量转换的关键阶段,人员队伍力量不足;应急预案实效不强;社区阵地力量薄弱;群众安全意识有待加强,自我防护和应急技能比较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可采取如下措施加以强化:
一是全面压实责任。细化安全生产考核细则,对安全问题突出的单位,发送提醒函,开展安全生产约谈,推进安全生产“四责联动”,形成责任闭环。二是精准执法帮扶。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实行阳光执法,着力解决多头重复执法。同时,依法采取停产整顿、关闭取缔、联合惩戒、“一案双罚”等手段,落实行刑衔接机制,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行为。三是加强应急处置。建立应急、消防、林业等联动配合机制,整合建立“一队多能”应急救援力量。做好物资储备和轮换更新,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制度,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科学应对、有效处置、及时上报。四是强化宣传培训。开展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行动,推动安全宣传“五进”。认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开展演练评估,形成常态化应急处置自查自纠机制。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有奖举报机制,营造“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此文系2024年度日照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2024109《莒县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莒县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