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发展探究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发展的过程,二者的融通发展正是落实“第二个结合”的生动体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发展在理论上源于科学理论同优秀文化形态之间双向互动与相互成就,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法宝。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发展的理论依据。首先,马克思主义具有普遍性和具体性特征,这正是其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内涵在于,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真理,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普遍的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性内涵在于,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面临的不同境遇加以区分,使之在有关国家、有关民族中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普遍性与具体性特征,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发展并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其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运用于中国,还在于其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能够博采众长,具有明显的包容性特性,这是其同马克思主义融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纵向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哲人先贤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结果。由于长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中国人民逐步养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包容性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这必然会影响到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发展的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发展,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指导理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目标之一,更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生动注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从理论到实践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人的现代化,是在走向人的彻底解放过程中应当一步步实现的宏伟目标。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发展,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明确路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全体中华儿女的重要使命,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环节。立足当前现实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新时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的必然结果。
  (本文系烟台市党校系统调研课题YDXKT202430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通发展分析;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福山区委党校)杨佳欣 苗宏月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理论创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通发展探究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