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2025年5月13日星期二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产村相融谱写乡村振兴新篇

  刘汉利 刘弘毅 陈磊 庄建坤 卢绪锋
  小海村,古称涛雒口,位于日照东港区涛雒镇,是巨峰河的入海口,距城区约20公里。这里环境优美,海洋资源丰富,渔家文化特色鲜明,历史上曾是商贸码头重地。

一、小海村基本情况
  明洪武二年(1369)立村,距今650余年。因处黄海岸边,海水环绕,故称“小海”。《王氏家谱》记载:涛雒口(即小海口)在南宋淳佑四年通航。康熙二十二年,涛雒成为日照商业重镇,小海口为鲁南地区对外贸易主要口岸。清道光十年,村有三家养四樯子(四个帆)的大风船,从事捕捞、运输,有“栈子小海有大船,小马、来顺、虎头蛮,(小海的)大鸟、王新盛、秋秋圆,南来北往挣大钱”之说。清光绪三十二年,青岛小港进出口帆船唯涛雒口最多。清宣统二年,小海、石臼、岚山等口岸通航,小海停泊大风船达80艘,货物南下上海、宁波、广州,北上天津、大连等地。
  全村耕地少,村民多出海捕渔为生计。村风动力渔船为木质结构,又称“木帆渔船”,有单桅、双桅、三桅、五桅帆船之分。大船为“沙船”型,小船为“鸟船”型。大型渔船载重量20—50吨,最大的超过100吨。鼎盛时,全村有40余艘大型渔船。
  随着渔业资源减少,沿海滩涂的开发,海水育苗遂之兴起。1987年,小海村建起的育苗场,是日照市最早水产苗种试验和生产单位之一,占地面积30余亩。经过20余年的海水养殖探索,扇贝、海带、贻贝、梭子蟹、东方虾、南美白对虾等获得成功。近年来,村民探索海马养殖技术成熟,助推涛雒镇成为中国“膨腹海马之乡”。

二、小海村渔家文化特色
  (一)渔民文化节。农历正月十六,渔民在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上庙敬拜龙王,表达丰收的喜悦和出船平安发财的期盼。新世纪以来,改为民俗文艺晚会,有舞蹈、相声、快板、歌唱等自编自演节目。2009年,将每年正月十六日定为“小海渔民节”。
  (二)小海渔工号子。又叫小海号子,有升蓬号、拔缆号、起锚号、转关号、吊货号、掏捕号、掼缆号等。会打此号子仅有小海、栈子等村渔民及小海码头上的装卸工人。2011年,被列入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四季村晚。2023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海选“四季村晚”示范点,小海村入选“四季村晚”示范村。6月15日,小海村“四季村晚”演出大秧歌、歌舞、吕剧、旱船、水族舞等节目。小海村民演员们模仿鱼、鳖、虾、蟹、蚌等活动形态,出演渔家传统节目《水族舞》等。水族舞自明代传承至今,2008年获入选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渔家技艺。船模制作技艺。上世纪60年代前,村民以白色柳木、杨木等或秫秸瓤、桐油、石灰为材料制作微型仿真小船。2011年被列为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踩高跷推虾皮技艺。每年夏秋季节,海水潮汐退潮时,渔民们踩着高跷,推着渔网,游走在较深水域,捕捞小虾,蒸煮晾晒制成虾皮子;此赶海劳作方式延续了上千年。水族道具扎制技艺。渔民熟悉鱼、鳖、虾、蟹、蛤蜊等习性,用竹篾子扎成各种模型后,外面绷上白布或糊上白纸,再彩绘;整套道具造型逼真、设计灵巧,鱼口可随意张闭,鱼尾可灵活摆动,虾体可曲可伸,蟹爪仍能钳夹。

三、坚持产村相融的路径选择
  小海村在巨峰河入海口,河海交汇,生态资源丰富。小海村历史悠久,民国期间码头贸易兴盛,称北方“小上海”。新时代,乡村振兴道路上,小海村建设为山海共融、产村共生的乡村振兴典范。
  (一)基层治理:共建共享,构建和谐小海。小海村今有616户、1760人,村有“幸福大院”、健身广场,健身器材完善,老年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丰富了老年人娱乐生活。利用村史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村史教育。党群直通车、网格化管理,及时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每月“主题活动党日”,增强村民自治意识,化解邻里矛盾,全村30年来未发生群众上访事件。社会保障充分,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8%以上村民。村民勤劳致富,老有所养,又重视家风教育,成为建设和谐小海的良好基础。
  (二)生态文明:守护蓝绿底色,建设美丽小海。小海村按照海洋环境容量大小,统一规划海水养殖区,发展数字化生态养殖,减少海洋污染物排放。加大人居环境治理,修复河道生态,实施垃圾集中处置。推动“网格化管理”“村民自治”“积分制”等机制,及评选最美庭院,有效调动了村民积极性。
  (三)文化振兴:挖掘海洋基因,激活小海乡村文化。几百年来,小海村形成水族舞、鱼骨庙(龙王庙)传说故事、小海渔工号子、渔家习俗、渔船春联、舞龙灯、渔家技艺等独特的渔文化。随着渔业资源减少,如制作船模、修复渔船等需要传承保护,防止断层消失。下步,小海村建设“小海渔文化馆”,展示织网、造船等技艺,开发研学体验活动,传承海洋文化基因。通过举办渔业文化活动,将渔工号子、水族舞蹈、海产品美食、海洋文创产品融为一体,激活小海乡村文脉。
  (四)产业升级:三产融合,培育现代海洋经济。近年来,传统鱼虾养殖增长迅速。做大做强传统育苗产业、提升育苗数字化水平同时,小海村可发展养殖三文鱼、海马等高附加值品种,开发即食、预制菜海鲜产品。引进文旅融合项目,整合小海村周边资源优势,开发“海上田园综合体”,建设赶海乐园、垂钓基地、星空露营区,推出“渔家乐+民宿”精品旅游服务。发展电商直播基地,培训村民直播带货,重点推广干制海产品、手工艺品,同时与巨峰河上游江北茶乡巨峰茶园旅游线路对接,与日照绿茶、黑陶等区域品牌联动,推出“山海礼盒”组合套装,为小海村海洋经济发展拓宽新路径。
  (本文系2025年度日照市社科专项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日照市财政局;日照市虎山中学;日照市财金控股集团;小海村委)

 本文评论                                        评论数(0)  更多>>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7 版:理论创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产村相融谱写乡村振兴新篇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