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在线投稿 -往期报纸 -常见问题 -帮助    
  文章搜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政德”及其传统文化意蕴
图片
  

邱晓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一论述确立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道德标尺,融合传统德治思想与现代治理需求。
  一、明大德:铸魂固本的政治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这是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的“大德”。
  (一)核心要义:坚定理想信念。明大德首在筑牢信仰之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是战胜一切艰险的根本动力。
  (二)基本要求:绝对政治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广大党员、干部永远不能忘记入党时所作的对党忠诚、永不叛党的誓言,做到始终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做到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党员干部“明大德”,必须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升政治能力,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注重加强理论武装,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到手,以理论上的清醒确保政治上的坚定。
  二、守公德:执政为民的价值根基
  “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要守公德的重要论断,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恪守从政宗旨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核心要义:践行人民至上。守公德本质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其理论维度包括:
  1.权力本源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人民至上。这是从权力来源角度进行的界定。领导干部是权力的行使者,但是领导干部行使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具备公仆意识。
  2.权力运行论:恪守为公准则,确保权力姓公。这是从权力运行过程进行的界定。权力属于人民,姓公不姓私,是公器。这意味行使公共权力过程要做到秉公用权。
  3.权力价值论:锚定人民向往,实现为民造福。这是从权力行使的终极目标着眼,指明公共权力的价值归宿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基本要求:务实担当。守公德作为规范公共权力运行的道德准则,其核心在于以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构建责任伦理体系,而“担当”正是这一伦理在新时代的核心表达。
  判断公德是否守住,首要在于是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一重要论述构建了共产党人“权力即责任”的认知范式。从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到邓小平同志强调“领导就是服务”的本质要求,再到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的勤务员”自我定位,党的领导人构筑了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完整体系。
  判断公德是否守住,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做到秉公用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一连六个“公”字,深刻阐明了党员干部做人的遵循、做事的标尺、用权的准则。无论是毛泽东同志退回警卫员多领的红辣椒,还是周恩来同志寄去的双倍橘子钱……无数共产党人生动诠释了“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的崇高境界。
  判断公德是否守住,最终要看权力是否真正用于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学习焦裕禄、谷文昌等优秀党员干部“以百姓之心为心”的公仆情怀。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根治“三害”,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公德境界;谷文昌将东山荒岛变成海上绿洲,用实干赢得了“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永恒缅怀。
  三、严私德:修身齐家的行为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
  (一)核心要义:律己正身。私德不是私事,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私德不立,则公德难守、大德难彰。
  (二)基本要求:清廉守正。1.廉洁修身。严私德首重修身的自律自觉,历史经验表明,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往往始于生活作风的松懈,从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节”开始失守。领导干部必须在“养德”与“修德”的辩证统一中锤炼品格。
  2.廉洁齐家。家风建设是私德建设的重要延伸。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切实做到“修身齐家”相统一。
  3.廉洁交友。领导干部的人际交往绝非个人私事,而是关系党风政风的重要问题。必须把握三个原则:一是交往讲原则,恪守“德行为重、才学为基”的择友标准;二是往来有分寸,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三是相处有底线,始终保持“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干干净净的政商关系”。
  (本文系2025年日照市社科专项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X2025316;作者单位:中共岚山区委党校)

 本文评论                                        评论数()  更多>>
评论正在加载中...
 发布评论
最大长度:500 还剩:500
更多>>  日照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B3 版:理论创新】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政德”及其传统文化意蕴
版权所有 日照日报社 联系电话:0633-8779512